职教参考 郝天聪:升学不是增强职教吸引力的“灵丹妙药”
发布时间:2024-01-09 16:46:43 来源: 小9直播体育/最新资讯
长期以来, 吸引力不足一直是困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难题。为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我国提出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宏伟目标。如今,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两大战略性文件的颁布,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已经基本完成。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起来之后, 职业学校学生的毕业选择不再只有就业, 而是有了更多的生涯选择机会。调查研究表明, 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地的中职学生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的不到30%,大部分中职毕业生选择了升学。面对这一局面, 很多人盲目地认为,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日益完善, 职业学校学生升学有了“直通车”, 那么, 职业教育吸引力必然也会随之增加。但我们应该思考的是,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初衷到底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升学吗?升学就一定能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吗?
实际上, 之所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初衷主要在于促进学生生涯的多样化与可持续发展, 打通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上升通道, 将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继续教育体系紧密联结起来, 破解教育体系与劳动体系分隔的局面。
具体而言,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目的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而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升学。
其一, 在原有的职业教育体系下, 职业教育往往被看作低于本科教育的一个教育层次, 而不是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由于职业教育体系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大多只能选择就业, 在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缺乏上升空间, 因此职业教育又被戏称为“断头教育”。为了改变这种升学无门的局面, 我国不少地区探索通过单独招生、免试入学、学制贯通等多种方式来帮助职业学校学生升学。
其二, 在原有的教育分流制度安排之下, 学生在进入职业教育体系之后, 很难再有机会进入普通教育体系, 进入普通教育体系的学生也鲜有人再转入职业教育体系。但是初中毕业之后的这次教育分流, 并不一定适应所有学生未来的生涯发展。为了给学生提供第二次教育选择的机会, 山东、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开始以“学籍互转、学分互认”为核心, 探索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之间的转学。
其三, 由于教育体系与劳动体系分隔局面的存在, 造成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要求, 而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也鲜有机会回到学校教育体系接受职业继续教育。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必然要提高对“从学校到工作”环节的重视程度, 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以及探索更为灵活的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帮助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有机会进入学校教育体系。
对于升学能否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这一问题的考察, 最终仍要落到人的生涯发展问题上, 即学生能否通过升学实现更好的生涯发展, 而且, 这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完成以后, 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使体系运转起来。
无可厚非, 在职业学校学生升学通道打通之后, 职业教育形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观, 职业教育吸引力也比以往增强了不少。但是, 我们也需要理性地看到,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顶层设计的初步完成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在没有解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运行问题的前提下, 即使是学生实现升学也不见得就能获得更好的生涯发展, 单纯依靠升学并不一定能够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首先,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运行需要建立学生生涯规划与指导体系。学生升学固然可提升其学历, 但也要考察其是否适合升学, 即通过生涯咨询与测试了解学生的兴趣、性格、能力等, 以此为依据来判断其是否适合进一步深造。对于学生所属专业的人才培养规律也要做出考察, 比如学前教育之类的适合贯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 要鼓励该专业学生升学。升学只是学生的选择之一, 而不是唯一选择, 在接受完生涯规划与指导后, 学生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生涯发展方向。
其次,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运行需要解决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的内涵衔接问题。由于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属于不同层次的教育, 为帮助选择升学道路的学生完成从低层次教育向高层次教育的转换, 必然需要相应的衔接。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之后, 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的形式衔接问题基本解决。与形式衔接不同, 所谓的内涵衔接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材开发、教学方式等各个层面的衔接。如果不能实现内涵层次的衔接, 即便是实现了形式衔接, 也不一定有利于选择升学道路学生的生涯发展。原因在于, 在没有实现内涵衔接的情况下, 升学的学生很难在短时间之内适应新的教育环境。而且, 没有内涵层面的衔接, 学生升学之后的教育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在没有充分质量保障的情况下, 职业教育很难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吸引力。
再次,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运行并非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教育问题, 它必然要涉及劳动体系的相应变革。与普通教育相比, 职业教育是一种典型的跨界教育, 我们要学会从教育外部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问题。人力资本理论认为, 个体在做出教育选择时必然会进行教育投资与收益的比较, 职业发展前景尤其是薪酬待遇是影响其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
在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最好的技术工人、技术员的薪酬待遇不一定比工程师、大学教授差。而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技术员尤其是技术工人的薪酬待遇与工程师、大学教授的薪酬待遇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另外, 社会地位也是影响教育选择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 技术工人、技术员的社会地位普遍不高。因此, 在薪酬待遇有限、社会地位不高的背景下, 即便学生能够通过升学获得一纸学历, 也并不意味着学生就能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升学也就不一定能带来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提高。如果上述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话, 谈再多工匠精神, 都只能是一种“情怀”而已!
总而言之, 我们切不可把升学当作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灵丹妙药”。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是一个涉及受教育者、职业教育本身以及职业教育外部发展环境的复杂问题, 对于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不可能真正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升学可能在短期之内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 但从长远来看, 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在于, 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生涯发展道路, 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并让学生能够看到潜在就业方向良好的职业发展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