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应知应会知识
发布时间:2023-12-09 18:11:31 来源: 小9直播体育/最新资讯
营商环境是指伴随企业活动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从开办、营运到结束的各环节)的各种周围境况和条件的总和。通俗来说,营商环境是指企业在开设、经营、贸易活动、纳税、关闭及执行合约等方面遵循的政策法规所需的时间和成本等条件。
概括地说,包括影响企业活动的法律要素、政治要素、经济要素和社会要素等。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营商环境包括影响企业活动的社会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方面,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改革和对外开放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有效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依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世界银行发布的一项报告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会使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率增加0.36%。从某一种意义上看,区域之间的竞争就是营商环境的竞争。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提升区域竞争力,有利于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有利于“亲”“清”政商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应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应当坚持依法行政、公平正义、诚实守信、廉洁高效和责任追究的原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市场主体发展的环境。
好的营商环境应由稳定清明的政治环境、活跃有序的经济环境、包容大气的文化环境、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和健全完善的法治环境这五大内容构成。
世界银行经过十几年的探索、整理和归纳,建立了一整套衡量各国营商环境的指标体系,目前将10个重要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分别是“开办企业、申请建筑许可、获得电力供应、注册财产、获得信贷、投资者保护、缴纳税款、跨境贸易、合同执行和办理破产”。当然其评价领域也动态调整,近一两年又增加诸如“营商环境便利度”指标等。该体系是世界上较为完善也被广泛认可的一套衡量标准。
北京市和上海市是世界银行评价中国营商环境的两个样本城市,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31位,较去年的第46位大幅度的提高。中国再跻身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经济体前十。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相互促进。一方面,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信用信息的充分共享,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奖惩的信用约束机制,是促进简政放权、更好做到“放管结合”、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不断深入,将加快信息共享进程,推动政府管理机制创新,激发政府和市场对信用服务的需求,进而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我省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级信用研究中心,率先开展了开发区(产业园区)和县域信用体系建设综合试点,率先出台了政务诚信评价办法,率先推行企业综合信用等级评价制度,率先建立了电子商务领域“反炒信联盟”,以及率先签署了省级层面履行兵役义务领域联合惩戒备忘录。
“三年行动计划”是在“十大行动方案”基础上的进一步量化围绕其中8个专项行动提出了47条具体措施,明确了2018年至2020年这三年的进度要求。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逐步的提升政府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全省营商环境和竞争力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内经济发达地区水平。
聚焦营商环境工作中存在的中介服务、企业减负、信用体系建设、便民服务、政策落地等五个不到位问题,开展规范中介服务、规范涉企收费、诚信体系建设、优化便民服务和促进政策落地落实等五大专项行动。
12.2020年我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主要内容是什么?
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逐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逐步的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健全优化营商环境制度体系;深入开展专项行动。
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中央政府下放行政权,减少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的行政权,理清多个部门重复管理的行政权;“管”:政府部门要创新和加强监管职能,利用新技术新体制加强监督管理体制创新;“服”: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将市场的事推向市场来决定,减少对市场主体过多的行政审批等行为,降低市场主体的市场运行的行政成本,促进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将原分散在部门行使的行政许可权和其他职权(行政备案权)划转至行政审批服务局,实现审批权力集中,由行政审批服务局依法履行审批职责。实现流程再造,重点推行“一窗受理、合并审查、集约审批、一站办结”的审批模式,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
行政审批事项“颗粒化”管理,就是将群众和企业找政府办的具体事项最小化,方便群众办事。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由各省(市、县)政府有关部门建成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公开政务服务事项,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网络化水平,实现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层次地融合,建成覆盖全国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大幅度的提高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让政府服务更聪明,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是指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
“最多跑一次”是指群众和企业到政府部门办理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等事项,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能够“最多跑一次”(包括通过政务服务网“零上门”办理)办结。
2018年5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动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全面实施审批服务“四个办”:即“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把政务服务工作变成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四个办”这简单的几个字,体现的是政府部门的一次自我革命,彰显了服务理念的革新。
政务“五公开”是指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以制度安排把政务公开贯穿政务运行全过程,权力运行到哪里,公开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
容缺受理是指行政机关在申请人主要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且作出书面承诺的情况下,容许申请人次要申请材料有欠缺,先予受理并进行审核检查的行为。
“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也就是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依托政务服务网等方式来进行资料共享和传送,逐步优化业务流程、精简申请材料,实现集成高效审批。
银税互动,即各地税务、银监部门和银行金融机构密切合作,将企业的纳税信用与融资信用相结合,破解小型微利企业融资难题,初步形成企业、银行、税务三方共赢的局面。
负面清单:指凡是针对外资的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均以清单方式列明。“负面清单”是除了这些都可以投,而“正面清单”是指只可以投这些。
商事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员会议决定对商事登记制度进行改革,由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取消了原有对公司注册资本、出资方式、出资额、出资时间等硬性规定,取消了营业范围的登记和审批,从以往的“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轻审批重监管”。
“证照分离”改革是指将企业经营所需的营业执照和能分离的许可类证相分离,实质在于减少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后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探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措施,重点解决“办照容易难”“准入不准营”的问题。
“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是指商事主体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刻章许可证、社保登记证、统计登记证、住房公积金缴存单位登记等,在商事登记部门“一表申请、一门受理、一次审核、信息互认、多证合一、档案共享”登记模式的基础上,只发放记载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不再发放商事主体的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刻章许可证、社保登记证、统计登记证等,赋予营业执照具有以上证(照)的全部功能。
“双随机、一公开”,即在监督管理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1)制定现场管理、基层平台建设和办事事项、办事指南等标准,规范和简化服务流程;
(2)制定窗口建设、数据管理、公共支付等标准,实现数据共享,保障数据安全;
(5)制定事项编码规则、业务协调规范、服务测评规范等标准,建立联合审批、多证合一、证照联办等一体化的办事流程;
改革内容是审批流程全覆盖,在审批流程上,覆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和公共设施接入服务的全过程;审批范围全覆盖,在工程建设项目类别上,覆盖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工程,不包括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重大工程。在办理事项上,覆盖行政许可等审批事项和技术审查、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以及备案等别的类型事项,推动流程的优化和标准化。
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9月底,基本建成全市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通过流程的优化再造,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带方案出让用地的社会投资项目、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70个工作日内。
好差评,是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政务新词,全称是“好差评”制度,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来评判。2019年12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2019〕51号),要求到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建成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好差评”管理体系,各级政务服务机构、各类政务服务平台全部开展“好差评”,线上线下全面融合,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覆盖、评价对象全覆盖、服务渠道全覆盖。确保每个政务服务事项均可评价,每个政务服务机构、政务服务平台和人员都接受评价,每个办事企业和群众都能自愿自主真实评价,每个差评都得到整改,形成评价、反馈、整改、监督全流程衔接,企业和群众热情参加、社会各界广泛评价、政府部门及时改进的良性互动局面,促进政务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按照一次告知、一次申请、一次联办、一次办结的要求,明晰一件事标准,梳理联办事项的主题套餐方法步骤、成果展现形式,通过对事项情形与材料的梳理,形成能够让群众看得懂、易操作的办事清单,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优化政务服务,提高办事效率,推进政务服务从单个部门单一事项“最多跑一次”向多部门多事项“最多跑一次”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