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搜狐教育年度盛典精彩演讲集锦:朱永新、周国平、樊登等为教育发声

发布时间:2024-03-03 16:04:16   来源:  小9直播体育/最新资讯

  原标题:历届搜狐教育年度盛典精彩演讲集锦:朱永新、周国平、樊登等为教育发声

  看点:搜狐教育一直是全人教育的倡导者,近年来始终旗帜鲜明的应试教育和过度培训,以媒体为声呼吁全社会关注孩子能力、素养的培养与身心健康。

  2019年搜狐教育盛典的主题是“教育 看见更大的世界”,活动聚焦教育创新与未来教育等话题,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在会上讲述了他的教育信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2020年搜狐教育盛典的主题是“生命 生活 生长” ,即便是在教育科技带来非常大变革的今天,我们依然这样认为,“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生活是教育的唯一主题,教育要适应孩子生长和智力发展的节奏。著名作家、哲学家在会上建议:“淡化分数的作用,接受孩子的平凡,让每一个学生因为他的特长受到尊重,得到友好的对待,拥有自信和快乐。”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介绍了孩子作为一个生命需要的三根支柱:“无条件的爱、价值感和终身成长的心态”。

  本文精选了历届搜狐教育年度盛典中朱永新、周国平、樊登等重磅嘉宾的精彩演讲集锦,以飨读者。

  教育的概念变化了,学习的渠道拓宽了。以往的学习主要在学校进行,现在可以在网上学习。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的报告,过去把教育理解为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正规学习和非正规学习都是制度化的,但是人的许多学习是非正式的,我们在生活当中学习到的许多知识并非有意为之,这种非正式的学习是所有社会化经验的必然体验。学习已经不限于学校,处处可以学,时时可以学。

  以往教育只是传授书本知识,而且只重记忆不重能力,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现在是创新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今天需要培养创新人才,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因此培养的目标要改变,需要培育学生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实践的能力。

  2012年,经合组织发表了《为21世纪培育教师和提高学校领导力:来自世界的经验》报告,提出21世纪学生必须掌握四方面的技能:

  思维方式:创造性、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决策和学习能力;工作方式:沟通和合作能力;工作工具: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生活技能:公民、生活和职业以及个人和社会责任。

  互联网改变了师生关系。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知识的权威,学生已经不是只依靠课堂上教师的知识传授,而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获得信息和知识。教育主要是要为学生的学习营造适合的环境,指导学生正确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策略和方法;为学生设计个性化学习计划;帮助学习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教师的角色是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

  学习能够理解为获得信息、认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学习既是过程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的结果;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既是个人行为,也是集体努力,学习是由环境决定的多方面的存在。个性化学习也不要误解,现在有些人误解了个性化学习是不是个人孤立起来学习,在家里关起来学习?学习是个人的行为也是集体的思维,要在集体中更好地学习。

  我的四条教育信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它们的前提都应该是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在物质生活世界,我们要看好山好水,要过体面的物质生活。人的社会生活里,要成为一个受人欢迎和受人尊敬的人。但是在精神生活里,你有没有想过,你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

  精神生活的精彩性、丰富性绝不亚于挑战性,绝不亚于前面两种生活。而精神生活的关键在哪里?在阅读。因为精神生活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阅读生活实现的。当一个人和文字相处的时候,当一个人阅读伟大经典的时候,当一个人看到所在的生活圈没看到的东西的时候。所以我曾经讲过,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民族的世界取决于阅读。阅读恰恰让我们过上精神生活最重要的原因。

  其实,如果关注阅读,要关注阅读的高度。因为阅读的高度直接影响到精神的高度。所以我说开卷有益的时代已逝去了。开卷有益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在人类社会知识产品还非常少,是在人们还没有更多的可以阅读素材的情况下。现在已经不一样的,中国每年将近有50万的图书出版,眼花缭乱,鱼龙混杂。在这个情况下,就需要认真地去选择一些好书,就需要把有限的时间要应用读真正的好书。

  所以,现在的中小学生也好,现在的成年人也好,很大的困境应该读什么?新教育实验有十大记录,一个是营造书香校园,阅读是教育最关键、最基础的事情,也是提升一个国家国民素质最廉价、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还有什么比阅读更能提高人的精神世界东西。今年“两会”期间我专门写了一个提案,就是要关注农村中小学的图书馆建设,关注农村孩子的阅读问题。

  这些年来,国家在农村教育上投入很大,尤其在解决农村学校的硬件建设上,包括学生的营养午餐。我到中国贫困地区村学校去看,营养午餐基本上解决了,学生能够吃到比较好的食物了,但是精神正餐的问题没解决,绝大部分乡村学校没有相应的图书馆,农村教师、校长并没意识到阅读对农村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价值。去年我到云南一所村小,我跟校长说,若孩子读了好书,可能就会改变他的一生。但是我们的老师都不读书,老师对书都没有感觉。所以,农村孩子的阅读是提升农村孩子精神世界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最偏远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能够读到一样好的书的时候,他们的精神世界就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我认为现在这三个方面的环境还是很不友好。在学校里是应试导向的激烈的竞争;在家庭中是家长的严重焦虑;在社会上,是急功近利的价值观。我觉得这三个东西像三座大山一样压在孩子们的心灵上。

  我讲的第一个问题是抑制应试导向的激烈竞争,我讲的是“抑制”,把它减少一点,我本来想讲“叫停”这种竞争,但是我知道做不到,叫了这么多年,都没有停。退而求其次,我希望至少能够抑制这样的竞争。

  学校现在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这个战争就拉开了序幕。有两条战线:

  一条战线是家长们为争夺优质教育资源而战,一对年轻的夫妇生下来一个娃娃,就开始为好幼儿园、学区房、重点校而操心,开始拼搏了。

  另一条战线是孩子们为应试和分数而战。从小学、中学到高中,愈战愈烈,没有喘息的时间。

  第二点,孩子的心灵生长,家庭也常常是不友好的环境,中国的父母普遍有焦虑的情绪,在我看来,中国父母的焦虑是压在中国孩子心灵上的最沉重的负担。这种焦虑因为孩子的学习而起,就必然导致亲子冲突,经常还导致两口子之间的冲突,战火就从学校蔓延到了家庭里面,家庭成了另一片硝烟弥漫的战场。孩子清楚自己是父母焦虑的原因,往往还是父母争吵的原因。所以,就会产生负罪感,有时候还会自暴自弃,有时候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焦虑主要的根源是应试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家庭教育是被应试教育绑架的,孩子上了一天学,回到了家里要做大量的作业,家长负有监督、检查,有时候甚至是辅导的责任。因此,事实上在应试教育上被派定了一个角色。同时,分数、考试、升学是硬指标,也迫使家长不同程度的对应试教育予以配合。

  在我看来,应试教育虽然有很大的强制性,但是家长仍然是有一定的选择自由。一个孩子如果功课不好,如果家长有正确的态度,在家里面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他还有喘气的机会。如果父母跟学校联合起来,沆瀣一气,孩子真是没有活路了。

  总之,我对家长有两点建议:1.给孩子的学习松绑,不要把应试的成绩看得太重。2.给父母的责任松绑,不要企图规划孩子的未来。有了这样两个松绑,你轻松,孩子也轻松,家庭的氛围就会比较愉快、和谐,而在这样的氛围中才可能有好的家庭教育。

  第三,社会应该确立多元和谐的价值认知。一个正常的社会生态应该是多元、和谐,每个人按照他的禀赋和兴趣的不同,能力的大小,各得其所,分工合作,这样来组成一个和谐的社会。

  所谓的成功人士,出人头地一定是少数,大多数是平凡的,无论你多么拼命,你的孩子将来能否出人头地,完全是不可把握的。

  所以,最好是持有平常心:1.允许和接受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平凡的人。2.鼓励和支持孩子选择符合他的兴趣和能力的职业。

  前一段有一个词“996”被炒得比较火,“一个星期六天,一天9个小时”,然而机器上工作能做到的可能不是“996”,而是007,从第一天零点,到第二天零点,一周7天不休息。

  在银行金融领域,2008年瑞士银行在华尔街的交易大厅人头攒动,但2016年已经人去楼空。华尔街十年时间的用工人数减掉了一半。在未来的10到20年,美国现有工作的47%会受影响被代替掉,中国这个数据是77%。

  美国劳工部发了一个文件,现在上小学的孩子们等他们长大以后要从事的工作有65%现在还不存在,所以这给教育系统提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原因是不知道靶子在哪儿。现在的中小学生他们有可能成为刚进入社会就被机器代替的一代人,这是令人担心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培养小孩子?我们不应该与机器人在它擅长的领域竞争,例如我们不会想要培养一个孩子跑步跑得比汽车还快。其实跑步跑得比汽车快毫无意义,同样,做计算算得比计算机快仍然毫无意义,首先你不可能快过计算机。另外,不要把学生当成机器人训练。

  另外还有一个现实问题,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1900年之前人类的知识总量是100年翻一倍,50年之前是25年翻一倍,现在是一年翻一倍。一年翻一倍是什么概念?20年后我们人类知识翻了多少倍?也许你觉得不太可能?如果我们回看历史可能比较容易理解,以存储为例,20年前我们用台式机,上面有一个黑孔,放软盘,这是当时用来存储数据的,它的容量1.44M。而我们现在用的小的SD卡已经是2T,这个比例已经大于一百万,过去20年这个100万的系数已然浮现了。

  所以,我们前面有知识爆炸,后面有人工智能,我们往哪儿去?不应该抓狂,AI带来机遇。

  斯坦福大学提出了人工智能思维(AI THINKING),包含三方面:了解人工智能运行模式;把自己和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别开来的能力;和AI机器人协作的能力。

  人工智能思维起啥作业?人的能力分成体力、脑力,脑力靠下的部分就是记忆、背诵、计算、解决考试问题的能力,上面是创造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开放性问题的能力。上半部分是创造性的,下半部分是重复的。

  具备了人工智能思维,你才能分清哪些是人应该集中培养的能力,哪些应该是机器的能力,我们别跟机器竞争他们擅长的领域。这样的一个问题不难解决,AI可以处理海量数据的而不是靠量的知识,我们该利用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去处理这些海量知识的爆炸,这就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事情。

  我经常被人问到,是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学习了解人工智能思维?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不管你做什么,都得有人工智能思维。

  那在现在此阶段,硅谷的教育工作者在想什么?硅谷的教育工作者有一个苦恼,我们在中小学只教授很多旧的知识,甚至大部分的本科生学习的内容都是几百年前的知识。我们应该一个新的系统,它一定要能把最新的知识引入到中小学,这样才能够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