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这十年!茅洲河练江由污染典型变治污典型
发布时间:2023-09-26 21:50:44 来源: 小9直播平台/媒体聚焦
广东把污染治理攻坚战放在全省大局的突出位置,从始至终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紧盯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其中,茅洲河、练江由污染典型变为治污典型,沿河经济高速发展。
广东省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各级干支流共614条。全省降水时程和地区上分布不均,夏秋易洪涝,冬春常干旱。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迎来了经济社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和人发性增长,造成污染负荷远超于其环境承载力。
广东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将污染防治攻坚战纳入全省“1+1+9”工作部署的重要内容,省委书记李希亲自担任省委生态环境委员会第一主任、省污染防治攻坚战第一总指挥、省第一总河长,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由李希书记和时任广东省长马兴瑞分别挂点督导茅洲河、练江治理工作,带头先啃最硬的骨头。如今,不仅广东水环境治理成效突出,茅洲河、练江更是由污染典型变为治污典型,交出了生态文明精彩答卷。
近日,茅洲河深圳段碧波荡漾,鱼翔浅底,且有不少鸟类岸边觅食,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尽收眼底。住在周边的市民无不感叹,曾不堪工业污染重荷的茅洲河,竟能在今天交出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的时代答卷。
据了解,茅洲河是深莞界河,发源于深圳羊台山北麓,全长41.6公里,流经东莞长安镇汇入珠江口,流向伶仃洋,全流域面积388平方公里。改革开放以来,流域内工业公司、居住人发式增长,导致河流不堪重负。
2016年,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现名称为: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牵头,深圳、东莞携手打响了茅洲河保卫战的“第一枪”。两地建立起协同治污机制,以高强度持续投入、全流域系统治理的新模式推进茅洲河新生。
在实施大兵团作战过程中,深圳市宝安区快速成立区水污染治理指挥部,累计完成投资约203亿元,铺开5464个施工作业面;其中高峰期时开工作业面达1586个、一线人。长安镇段,高峰时有299个施工作业面、2000多人同时在茅洲河开展污水管网工程建设。
广东省提出高水平规划建设万里碧水清流的“碧道”,形成“绿道”和“碧道”交相呼应的生态廊道,茅洲河被列为碧道工程的省级试点。图为茅洲河绿道 唐寿新 / 摄
据宝安区水务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当前共计完成茅洲河流域1864个排水小区正本清源改造,新建2408公里庭院管道,改造老旧管网261公里、清淤修复873公里。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排水管网达4133公里。
水污染长效治理,重在保护,宝安区压实三级河长制工作,2017年以来,茅洲河流域三级河长共巡河31138次,召开会议171次,协调处理问题6843项。2021年初水利部授予宝安区水务局“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
深圳、东莞两地借力治水,一直在优化茅洲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随着消失多年的蓝尾虾、黑鱼重现茅洲河,这一湾碧水成为中国有效治理黑臭水体的典范。
练江被誉为粤东“母亲河”,是广东潮汕地区的第三大河流,发源于揭阳普宁市白坑湖,干流全长71.1公里,流经普宁市和汕头市潮南、潮阳两区,于潮阳区海门注入南海。上世纪90年代,因为工业发展及生活污染,导致练江成为人类避之不及的黑水河。
十三五以来,广东省、揭阳市和汕头市格外的重视练江水污染治理,揭阳、汕头两市针对练江流域污染积弊成疴、治理任务繁重的现状,以科学治理、系统治理和全域治理三大原则,全力推进练江综合整治。如今成效凸显,碧波轻漾的练江如一条碧色飘带延伸入海。2021年12月,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督察反馈意见中精确指出“练江从污染典型蝶变为治污典范”,对练江整治工作给予肯定。
2020年《小康》记者走访练江,只见该流域基本上已消除“黑臭油”现象。如今,记者从汕头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2020年至2021年,练江海门湾桥闸国考断面水质达地表水IV类标准,2021年,练江15条一级重要支流水质均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以上,练江获评“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今年1—8月,海门湾桥闸国考断面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15条重要支流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浓度均值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以上。
回顾治污历程,揭阳、汕头两市可谓是以壮士断腕之决心要将绿水青山理论实践到底。汕头市在强化截污控源、深化干支流综合整治等方面下功夫,标本兼治,推动练江全流域系统治理。
13个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厂、2个工业污水处理厂、79个农村分散式一体化处理设施建成;2个生活垃圾(含污泥处置)焚烧发电厂投产……一个个环保基础设施的落地,控制着练江污染源头。在这一基础上,汕头还瞄准流域干支流,将“五清”、生活垃圾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环境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打击、“散乱污”整治等五大专项行动贯彻到底,强化重点污染源管控,确保河道干净、河岸整洁、河水清澈。
随着练江流域治理成效的凸显,底栖动物种类由16种增至34种,可食用的虾贝螺类有10种,水生态已逐渐恢复。
汕头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燕飞表示,未来三年,练江整治将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从“1.0”向“2.0”版本提档升级。将阶段性治理举措和长远性治理机制相结合、将练江整治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将生态环境改善和群众综合素养提升相结合,实施生态保护、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群众体验共三大类30项重点项目,推动练江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