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陇南市城乡消费市场不均衡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11-26 00:31:06   来源:  工业环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国家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结合陇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外流,城乡收入差距、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等多因素制约,陇南市城乡消费市场发展不均衡、不充分较为明显。

  2017年,陇南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7亿元,其中城镇77亿元,同比增长7.5%,占比72%;乡村30亿元,同比增长8.2%,占比28%,城镇消费总量远高于乡村。

  从上表可看出,陇南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迅速增加。近几年乡村消费市场也在快速地发展,消费总量逐年扩大,但是与城镇消费市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陇南市在库限上企业90家,其中城镇84家,乡村6家,限上企业城镇占比93%,乡村占比7%;全市限下企业及个体户共85927家,其中限下企业有6311家,城镇限下企业有5554家,乡村有757家,城镇占比为88%,乡村占比为12%;个体户有79616家,乡镇个体户有61304家,乡村个体户有18312家,城镇占比77%,乡村占比23%。乡村企业及个体户占比很低,这也反映出陇南市批零住餐企业分布的不平衡、不均匀。

  2017年底,全市非流动人口262.3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5.2万人,乡村177.11万人,城镇化率为32.48%。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的速度明显加快。近年来,陇南市城镇化率平均以百分之二的增速提升,每年约有五万多人转入城镇人口。陇南市属于典型的农业市州,农村人口仍占有绝对比重。

  2017年,陇南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85元,比上年增长8.2%,总量居全省第13位,增速居全省第7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97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

  2017年,陇南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86元,比上年增长9.0%,总量居全省第13位,比全省水平低1690元;增速居全省第3位,高于全省水平0.7个百分点。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19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

  从各项消费支出看,城镇除交通通信增速略有下降,其它都呈现出明显的增长。相比农村,各项消费支出幅度增减不一,尤其在衣食住行这样一些方面都呈现出一下子就下降的趋势。

  截止2017年底,全市通公路的村数3138个,比重为98%;通电的村数3201个,比重为百分之百;通电线个,比重为百分之百;通宽带的村数为2446个,比重为76.4%;通有线%;通自来水的村数为2774个,比重为86.7%。(六)全市电子商务发展速度较快,但仍待提高

  2017年,陇南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发展电子商务的有关政策,围绕陇南市“433

  2017年12月底,全市当年新增网店2937家,累计开办网店13555家,微店9689个;当年电子商务销售45.56亿元,累计实现网络销售90.56亿元;新增就业27029人,累计带动就业达到107563人;开展电商培训54187人(次),累计培训229761人。二

  15312.6元,农村人均消费为7250元,城乡比为2.11:1。城镇人均消费远大于农村人均消费。目前在库限上企业30户,29户在城镇,只有一户在乡村,占比为3.3%,实现的零售额占限上零售额的0.5%,占全社会的0.2%。截止2017年武都区从事批零住餐的企业与个体户为23302个,其中:城镇为18435个,乡村为4867个。城乡比为3.8:1,城镇是乡村的3.8倍,城镇单位无论从数量和规模都占据了主导地位。武都区消费品市场共有37个,30个在城镇,7个在乡村。

  486家,个体户7024户;分城乡看,城镇经营户有3538户,农村经营户有3972户;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6480户,住宿餐饮业1740户;宕昌县目前有限上企业7户,占全县消费品企业总数的1.44%,个体户占全县消费品经营户总量的93.5%,是宕昌县消费品经营的主力军。宕昌县2017年城镇平均人口6.57万人,乡村平均人口21.31万人;城镇人均消费为15354.73元,农村人均消费为3885.8元,城乡比为4:1。目前宕昌县流通市场共19个,总投资4.2亿元,其中争取省商务厅资金480万元。共有摊位2000多个,占地总面积39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25900平方米,钢塑大棚面积33760平方米。2017年,宕昌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014.3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5731.8元,二者收入差距达15282.5元,加之教育、医疗、交通、消费环境、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制约,极大地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使农民消费水平与城镇消费水平差距拉大,制约着农村消费市场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康县基本情况

  559家,个体户4030户;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3882户,住宿餐饮业707户;2017年批发零住宿餐饮售网点情况:限上企业4家,其中城镇4家,乡村没有;限下企业38家,其中城镇36家,乡村2家;个体户24家,其中城镇24家,乡村没有。三

  近年来,陇南市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农村消费市场稳步发展,但与城镇相比,农村消费市场仍然受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村消费环境欠佳、消费理念陈旧等坏因制约,城乡消费差距依然偏高。(一)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单一、生活消费水平不高。

  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虽然持续不断的增加,生活不断改善,但与城镇居民生活相比,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还不高,消费支出仍然低,主要是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形成,持续增收的难度任旧存在。虽然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都在一直增长,但是与城镇居民比差距还是很大,这也体现了城乡消费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收入的差距直接引发购买能力的差距,也制约着农村消费能力的提升。

  2017年从始至终保持在3.47:1左右,与全省、全国相比,城乡收入差距仍待进一步缩小。(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消费环境欠佳。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农村消费品市场的主要形式依然是集市贸易。贸易集市大部分是在乡镇所在地,市场建设的滞后,是影响当地消费品市场发展的重要原因。全市共有集贸市场150个,42在城区,108个在乡镇,乡镇占比为72%。城乡市场分布规模与人口不成比例。近年来,陇南市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生产生活条件较以前有了很大改观,消费环境逐步改善,但与现实消费需求仍不匹配。基础设施不完善在一定程序上制约了农民的基本生活消费。二是农村商品流通市场体系不健全,商务服务业发展滞后。目前,全市农村零售业态大多是传统的杂货店、夫妻店、代销店,且业态单一、零散度高,这些都限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热情,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消费品市场的逐步发展。(三)消费观念相对落后,消费结构不尽人意。

  陇南地处山区,经济欠发达,城乡消费观念差异较大,农村人口居多,传统消费的习惯培育了农民节俭、谨慎、相对保守的消费观念,勤俭持家、量入为出是日常生活和消费的基本准则,没有超前消费意识。农村消费还处在维持生活型消费水平,城镇则在追求享受型消费。受农民消费能力、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影响,和城镇居民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四)人口外流仍然严重,消费支撑乏力。

  陇南属于劳务输出型地市,外出务工是助农增收的重要渠道,由于大量年轻农村劳动力经常外出务工,导致部分农村家庭结构以留守儿童及老人为主,致使农村消费能力不足。四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单一,一直以来是制约农村购买力的瓶颈,要扩大农村消费市场,首先一定要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一是要积极地推进农业产业体系调整,大力提高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和转化能力,充分的利用本地资源,积极发展以特色产品为依托,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逐步摆脱农产品价格在低位运行局面。二是要有序规范加大农村劳动技能培训,促进高素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不断的提高农民务工增收的能力。(二)快速推进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区域差距。

  要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公共服务覆盖农村的范围,缩小城乡差距。一是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二是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改善农村卫生设施和环境,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行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农民因患大病而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三)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商品流通。

  农村消费市场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拉动消费需求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健全农村市场体系,拓宽农村流通渠道。逐步构建以乡镇为中心,以农村集贸市场为依托,合理地布局的农村流通网点。二是要逐步加大对农村消费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对于坑害农村消费者、制假售假、短斤少两,违法生产经营进行严肃查处,切实保护广大农村消费者的利益。(四)完善农村保障体系,消除农民消费后顾之忧。

  要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通过整合救助资源,规范救助行为,协助救助行动,加强完善农村低保、五保的最低生活保障、合作医疗救助、社会救助,对农村低保人口要严格按照标准实现应保尽保。(五)加快电商发展,培育电商人才。

  加快电商企业未来的发展步伐,持续抓好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升建设水平,增强发展能力。一是依据电子商务发展进程,积极搭建农副产品销售网络站点平台,积极部署农副产品销售网络建设,推动花椒、油橄榄、核桃、茶叶等特色农副产品入驻,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扩大品牌化优势,增强影响力和带动力。二是搭建农业生产资料和大宗商品销售网络站点平台,建立配套服务体系,完善现货交易买卖平台,促进农产品有序快速流动。三是依托现有实体网点、货源渠道、物流配送等商业资源,建立健全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运营模式,促进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四是加快电子商务人才教育培训,调动各方力量,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引导农村商户积极学习电子商务应用知识,着力提升农村商户应用电子商务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在现有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供稿:杨释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